朱富华主任治疗小儿厌食症验案

 

李某,男,5岁,2015年7月22日诊。患儿近1年来不思进食,时时泛恶,形体消瘦,面色少华,肢倦乏力,大便偏稀夹不消化食物,舌质淡,苔薄白,脉缓无力。

中医诊为厌食(脾胃气虚型)。脾胃气虚,运化失健,则口不知五谷之味,食纳欠佳,机体长期得不到水谷精微的滋养,则见形体消瘦,肢倦乏力,面色少华,时时泛恶。脾失健运,运化水湿失职,则见大便偏稀;胃气亏虚,受纳腐熟水谷无力,故而大便常夹不消化食物;舌质淡,苔薄白,脉缓无力,均为脾胃气虚之象。

治宜健脾益气,佐以助运。方以健脾合剂加减:太子参6g,茯苓5g,陈皮3g,炒白术6g,黄芪6g,当归5g,连翘5g,焦神曲6g,炒鸡内金6g,甘草3g。每日1剂,水煎服。

并嘱均衡饮食,不可过食肥甘厚腻。服药7剂后,胃纳转佳。原方出入,再进10剂,食欲增进,未再见厌食现象。

按:厌食是儿科常见病症,临床以连续两个月以上厌恶进食,食量减少为特征。本病多由于喂养不当、他病伤脾、先天不足、情志失调引起,其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。胃司受纳,脾主运化,脾胃调和,则口能知五谷之味。正如《灵枢·脉度》所说:“脾气通于口,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。”若脾胃不和,纳化失职,则造成厌食。故治疗上以运脾开胃为基本原则。宜以轻清之剂解脾胃之困,拨清灵脏气以恢复转运之机,脾胃调和,脾运复健,胃纳自开。方中太子参、白术、茯苓、陈皮、甘草健脾益气,神曲、鸡内金消积化食,当归、连翘消瘀散结,既可防积滞日久成瘀,又可防食积日久化热。各药相辅相成,共奏健脾益气、消食化滞之功。

作者简介:朱富华,医学硕士,二级主任医师,留日研修生,全国中医药优秀临床人才,深圳市名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。

出诊地点:深圳医院(宝安区来安路99号)儿科。出诊时间:周日、周一、周二、周三和周四全天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eqfpw.com/wazz/98546587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

    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