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孩子看病,如何与医生高效沟通这4点很

 

孩子患病,经常是起病急,病情又容易反复而且变化多端。

最麻烦的是,孩子不会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不适和要求,一些低龄孩子也不能完整、准确地自我表达病情,所以在孩子就诊的时候,需要爸爸妈妈做好充分准备。

物品准备是基础,做好孩子心理的安抚工作是必要。

除此之外,更加关键的,是如何利用有限的就诊时间,和医生做好有效沟通。

01

带孩子就诊

如何和医生高效沟通

根据国家卫健委医师电子化注册系统数据显示,截至到年,我国拥有儿科医师23万名,相当于每千名孩子拥有0.92名儿科医生。

由于儿科医生的短缺,儿科医生门诊每天要看50~个孩子。

结果,带孩子就医,辛苦跑很远的路,排很久的队,最终每个孩子可能只有三五分钟的就诊时间,这更加需要爸爸妈妈提前做好准备,别让慌乱和焦虑耽误有效沟通。

1、做有价值的病情描述

有经验的医生,一般会有重点地逐层询问病情、发病时间、加重的情况,伴随的症状。

我们描述孩子的主要症状以及持续时间的时候,要尽量说得准确。

发病时间孩子发病时间的叙述很重要,家长要尽量说得准确。例如:"腹痛、腹泻1小时"。"咳嗽、低热1周"等。”“下午4点孩子开始肚子疼”。不要用很笼统的语句来描述,例如"孩子一直在发烧"、"我下班回家孩子就喊肚子痛"。体温如果在家测过体温,要说明是什么时候测的,共测过几次,最高温度是多少,最低温是多少。尽量精确到具体数字。另外,要说明孩子发烧时有没有抽搐、身上有没有出疹子等其他症状。如果服用退烧药,要说明用药后的体温是多少。大小便如果孩子拉肚子,要向医生详细描述大便的次数;大便的量有多少;大便的性状(如稀水样、米汤样、蛋花汤样);大便的性质(如黑便、黏液便、脓血便);粪便的味道(有没有腥臭、恶臭或其他特殊气味)孩子的状态孩子神志是否清楚,有没有烦躁不安、哭闹、嗜睡、昏睡的现象;如果孩子是腹痛、腹泻,要明确指出腹痛的准确部位,疼痛的起始时间及持续时间,疼痛的程度。饮食和睡眠要说明孩子饮食的增减情况,间隔次数的变化,有没有饥饿感、饱胀感、厌食、停食等。说明孩子喝水情况(是口干舌燥而喝,还是总想喝水)。睡眠时间,长还是短。睡眠的状态,是正常睡眠还是昏睡。2、理清思路说重点回答医生的问题时,要尽量具体并抓住重点描述。这一步,还涉及多个家长一起带孩子去看病的情况,谁做孩子病症的“主诉人”。尤其是婴幼儿的家长,对于孩子的疾病缺乏经验,又无法亲身体验孩子的感受,可能描述会比较啰唆。就诊前,应该商量并汇总好孩子的病情信息,一位家长来表述病情,尽量客观全面。如有遗漏,其他家长再做补充。3、不要说自己的猜测看病的时候,家长应该告诉医生咳嗽、流鼻涕的时间和程度,而不是告诉医生,孩子“感冒3天了”。孩子是不是“感冒了”,应该在检查病情之后,由医生来判断。4、不要遗漏家族病史在和医生交流的过程中,如果家族里有过敏、哮喘、高血压、心脏病或者糖尿病史,也可以适当把信息提供给医生。5、问清用药细节用药剂型经医生给孩子开药后,需要问清楚用药剂量型,这涉及服药方法。比如缓释片或缓释胶囊,不可研碎给孩子服用,否则不良反应会加大好几倍,甚至会有生命危险。用药频率家长需要和医生问清楚用药的频率和药品通用名,不要过量服用。不要病急乱投医,医院开出好几种药,不同的药品名其通用名却可能是相同的,这样很容易造成重复用药。用药时间用药时间需要和医生确认好,不要擅自停药。停药后可能出现症状反复,也需要和医生确认好。我们可以主动向医生提问:什么情况下需要复诊?具体用药方法是什么?(注意记录)在家里应该如何护理?饮食注意事项是什么?进行这项治疗是否有必要?如果不这样治疗会怎么样?

02

带孩子就诊的物品准备清单

平时可以准备一个就诊包,放好孩子一般需要用到的就诊物品。1、诊疗卡、社保卡等。2、适量的现金、手机。3、标本(大便、小便等):如果孩子拉肚子,请用塑料瓶等清洁医院化验。对于皮疹、咳嗽、呼吸的情况,可以在症状发生的时候拍下照片和视频,就诊时给医生看,更直观。4、如果是复诊,需要带上病历、检验报告、正在服用药物的清单以便医生参考。5、候诊时间可能很长,喝配方奶的孩子需要带上奶瓶、奶粉;喝母乳的孩子,妈妈也记得带哺乳巾,方便随时哺乳。6、水杯、毛巾、尿布、湿纸巾、垃圾袋等常用物品。7、备用的替换衣物,要选方便穿脱的款式,还有小毯子。8、可以带点安抚物,就诊时间长,医院噪杂,孩子容易烦躁情绪差。

03

心理准备

1、和孩子预演并解释看病过程如医生会掀开衣服摸摸小肚子,预先解释说明会让孩子有心理准备,不致被陌生的情景吓坏。平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,情景预习,提前告诉孩子医生会看孩子的嘴巴,孩子怎样张嘴配合。也可买一套医生玩具,和孩子玩下医生看病的游戏。医生检查孩子时,家长也要放松,尽量表现得平和,否则家长的焦虑会让孩子也很紧张。对了,平时不要用“医生或护士来打针了!”吓唬孩子。2、讲故事帮助孩子理解看病《小熊看病》《鳄鱼怕怕,牙医怕怕》等以看病为主题的绘本,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告诉他们看病是怎么回事。平时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阅读这些绘本,就医的时候能更多争取孩子的合作。3、用玩具分散注意力拥挤的环境、打针的疼痛以及其他孩子的哭闹,会让孩子感到紧张。准备些孩子喜欢的玩具,及时分散注意力,能够减少孩子的不适。

育学园说

带孩子就医,尽管紧张和焦虑会让我们手足无措,但面对年幼的孩子,需要我们更加坚强,更加冷静。

面对医生,我们是孩子最信任的代言人,单凭这份责任,就值得我们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。对待孩子生病,我们也需要多一点耐心,相信孩子自身的能力,也要信任医生。相比之下,儿科医生的工作收入低,压力大,相信很多仍坚守在这个岗位上的医务工作者,满怀着对孩子的爱与关怀。我们和医生,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地长大。让孩子就医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,是我们共同的心愿。

参考文献:

欧茜.像我这样做妈妈:儿科医生育儿记.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[M]

李惠君,郭媛主编.医患沟通技能训练.人民卫生出版社[M]

孙凌宇.如何与儿科医生高效沟通.婚育与健康[J]年第4期

幼师宝典: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eqfpw.com/ways/98546572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

    当前时间: